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河南 > 河南首页

上海:1公里网格预报 玩转智能云气象

【字体:   2018-03-22 19:52:24   来源: 中国气象报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冯丽丹

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到什么程度?用一部手机,定位你所处的地理位置,就能随时得知你所在1公里范围内,最短6分钟/次频率、未来0-2小时的天气走势。准备好了吗?智能网格天气预报的时代已经到来!

降水不再“有时有”,“局地”缩至“1公里”,网格预报助力多行业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更精细

如果你认为如今仍只能做某个城市站点的天气预报,那么你就错了;如果你还在抱怨,“局部下雨怎么没下在我这里”,说明你真的很久没看天气预报了。

从2010年世博会的分时段预报到后来的逐6小时精细化预报,上海气象部门天气预报服务的精细化程度一直在“升级”。今年底,全国将推出“5公里×5公里”、逐3小时发布未来10天的“一张网”网格预报业务。上海为满足特大城市各行各业的服务需求,将每一小格空间分辨率缩小到“1公里×1公里”,时间上最快可实现逐6分钟发布未来0-2小时的精细化天气预报。

“1公里×1公里”是什么概念?一位成年人步行1公里约需要15分钟,“1公里×1公里”可以把以往的“局部”定位到某个街镇小区,而且用户可以清楚地得知自己所在的位置“20分钟后会下小雨、50分钟后雨停”。

其实,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区域都可以被划分成一个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一个数据值,每个网格和邻近网格都因位置不同,温度、降水也不一样。随着网格点越细,未来的天气预报会更精细,面向不同用户的气象服务也会更给力。

网格预报联合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让上海在遇到暴雨、雷电、大风等灾害时,可以做到“定点”影响预报服务。今年7月5日上海出现冰雹,网格预报能够将范围缩小至冰雹出现地之一的“浦东-川沙-迪士尼”版块,成功为冰雹天气预报预警提供精准有效的数据支持,指导人们出行。

在轨道交通方面,虽然以往在线路站点位置也设有观测点,但站点间隔较长。以上海第一条轨道交通1号线来说,全程36.9公里,站点28个,之前只有三四个观测点,相应的预报分辨率也较粗,现在“1公里”网格让“一站一网格”成为了一种可能。

智能网格预报还保障了“上海旅游节”淮海中路路段的“花车巡游”、今年6月“世界技能大赛”浦江游览等重大活动,也为浦东“桃花节”、奉贤“油菜花节”农业大户提供了越来越智能化、精细化的服务参考。

上海1.jpg

上海市气象台0-45天无缝隙格点预报体系

多模式“最优集成”,主客观融合“订正”,扁平化业务推动智能网格预报能力提升

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把网格划得越来越细,时间压缩得越来越短,天气预报还会准吗?其实不必担心,因为智能网格预报是“站在数值预报这个巨人肩膀上”做出的预报,预报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上海气象部门的数值预报创新中心已经成立两年多,数值预报首先为网格预报提供区域高分辨率的预报产品,而智能网格预报是对数值模式的进一步解释应用。根据当天不同的天气情况,网格预报会根据“最优集成方法”动态自动选择最好的预报模式作为主打模式,比如上海“WARMS”式、欧洲高分辨EC模式、美国NCEP模式等。模式的最优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减少误差。而预报一旦有了误差,就需要把预报员多年的预报经验融合进来。预报员需要根据当天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订正”。环环相扣之下,网格预报的准确率一般会比数值预报更高。

上海2.jpg

全球(0.5*0.5)海浪0小时预报

事实上,数值预报的实际运用也存在“短板”,模式0-6小时有个热启动过程,像跑步一样,需要先热身,才能在之后的运动中表现更好,数值预报也是这样。雷达外推正好弥补了这段热启动过程,根据6分钟更新的前后两张雷达图线性递推,可得出未来1-2小时的降水分布演变。但如果时间更长,线性递推便不再适用。只有通过雷达外推和数值模式动态耦合,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更好地提升大城市的预报精准度。

另外,上海基于双偏振雷达对灾害性天气相态识别技术,能够自动识别水、冰晶或混合相态,这对冰雹和暴雨预警的制作与发布意义重大。

在多种技术的融合运用和数值模式最优集成“组合拳”的促进下,历时五年探索,今年6月20日,上海气象部门终于初步实现从串行的“数据-预报-服务”到并行的“数值预报+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的转型升级。这也意味着,除传统的短临、中、长期预报岗位之外,需要一支更专业、更高效、更“智能”的预报团队。上海气象部门凝聚核心研发力量,组建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工作组,下设数值预报释用、监测预警、系统开发等五个技术小组,工作组与上海市气象局科技创新团队有机融合,建立了例会交流机制。在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应用到网格预报服务业务中。

“人工智能”PK“传统气象预报员”,智能网格云平台打造前瞻性影响预报

借助中国气象局在上海建立的数值预报云平台(目前正在升级为智能网格预报云),全国气象部门通过数值预报云客户端均可至“云”上快速“共享”“取用”高分辨率的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并通过诊断释用,形成符合各自需求的全新的网格预报产品。

今后,“人工智能”将在天气预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随着智能网格的推进,预报模式越来越完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预报员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人工所需要做的工作越来越少,届时预报员将完全从繁琐的预报产品编辑制作中“解放”出来,作为服务性专家直接对接服务。

未来,在灾害天气来临之前,可以用一张雷达图到“网格预报云”自动识别和匹配,利用“人工智能”学习和预测灾害天气的变化规律。当我们打开手机定位和导航,精细智能网格将告诉我们:“依据您目前的行进速度,20分钟后在徐家汇商圈附近会有每小时25毫米的降雨,风力12米/秒,并可能持续30分钟,建议进入附近某地避雨防风。”

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河南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