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河南 > 河南首页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字体:   2018-04-10 09:53:14   来源: 中国天气网河南站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智慧气象服务

冯杉

(2017年12月)

党的十九大明确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在气象工作中有着直接的表现和切身的体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气象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为我们跟上新时代全面推进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我们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提出新的要求。

气象事业是公益性事业。气象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美好生活的气象需求,已经转向了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转向了生活性、生产性、生态性。这种需求是量的倍增,也是质的飞跃,需要我们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发展更加智慧的公共气象服务。与此相对应的是,当前的气象服务工作及气象服务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是气象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我们侧重于气象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规模,但供给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程度不足。二是气象科技支撑不平衡不充分。气象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针对气象服务业务发展需求的核心技术集中攻关不够,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科技支撑业务发展的机制不灵活。三是职能作用发挥不平衡不充分。公共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界限不清、体制不顺、制度不健全。方面要为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气象服务,另一方面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们提供更广泛更强的专业化气象服务。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继续推动气象服务工作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只有大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和地方政府在生产、生活、生态建设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要。

一是以人民需求为中心,努力打造智慧化气象服务新平台。要围绕爱人民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加快实施“互联网气象+”战略和气象大数据战略,积极推进智慧气象服务一体化业务平台系统建设。通过该平台,实现现有气象服务业务产品工作流程的有效整合;建立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新业务服务流程,提升气象服务的专业化和科技化水平。该平台要集气象信息采集、历史资料查询、产品加工制作、发布、业务流程监控、服务效益评估等功能于一身,能够制作更实用、更优质的气象服务产品,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气象服务,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分发。

二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促进气象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根据对河南气象服务市场的研究,重点包括公众气象服务、行业气象服务和商业气象服务,针对服务市场、服务用户的不同,进而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务模式。对于公众气象服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服务有用、获取便捷、信息免费上下功夫,并积极拓展附加经济价值;对于行业气象服务,要积极发展以政府、单位为对象的公益气象服务,围绕气象服务提质增效,提升服务、互利共赢;对于商业气象服务,积极发展集团、公司为对象的增值气象服务,重点在提升效益、减少损失上下功夫,将气象服务从数据型向产品型转变,最终完成服务型的模式转变。要建立良好的用户伙伴关系,创新用户参与机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研发分众化的气象服务产品,提供面向不同用户、不同应用场景和不同时段的气象服务。

三是进一步突出豫突系统在预警发布中的新引领。形成完善的预警信息发布标准、机制和流程,实现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以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发挥豫突系统在预警发布中的新引领作用。系统采用云部署,强化对基层预警信息发布和防灾减灾服务应用的支撑,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扁平化应用布局“一张网”,实现了应用开放使用;基于地理信息“一张图”,实现各级各部门防灾应急和预警信息数据的接入和共享共用,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发布效果预评估、综合风险研判分析、历史预警效果分析,建立预警区划划分,实现对影响区域、影响人群的智能化分级和靶向精准发布;实现了预警信息的规范采集、共享贯通、精准发布、实时反馈,建立了快速、高效、安全,全程可追溯的发布流程;强化应急知识科普,坚持预警发布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四是进一步发展全媒体融合的气象服务新途径。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以位置服务、移动式交互、智能定向信息发布为显著特征的气象信息传播手段,发展全媒体融合的气象服务。充分发挥自身气象数据权威、准确、快速、完整的优势,在强化气象数据分析的同时,加强对用户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根据用户的真实需求,及时推送不同的气象信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强化对舆情的把握,全面掌握社会热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强化新媒体的内容建设,以用户为中心,挖掘新创意,完善新体验,增强互动性;不断挖掘、培养、建设全媒体传播渠道,尤其是加强短视频在新媒体中的应用,积极打造全媒体品牌,培养“气象网红”和“意见领袖”,形成闭环式的气象信息使用人群,提高气象新媒体传播的影响力。

五是进一步增强人才科技的新支撑。树立人才是战略资源的新认识,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和用人体系。要把人才培养特别是领军人才的培养列为“一号工程”去做,统筹推进各类人才资源开发和协调使用。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国内先进水平的人才队伍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解决好业务发展瓶颈。建立开放式的创新研发机制,以资料共享、平台共建、成果共用为抓手,充分利用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社会专业公司和服务用户对象的力量与资源,推进气象与各行业融合,形成气象服务创新发展、共赢发展的强大合力。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为气象服务创新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我们要全面正确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更新思想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激发创新活力,为社会和各行业提供精准、智能,更贴合需求的气象服务。

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河南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